广州海珠区开创“五通”治水新模式绘就碧水绿岸“水美”画卷
分享 facebook
分享 google
分享 twitter
分享 linkedin

  清明时节,广州海珠区石榴岗河碧波荡漾,两岸怒放的紫荆花将清澈的河水染得粉红,白鹭在碧水绿岸间翩跹,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

紫荆花盛放的石榴岗河

  这是广州市海珠区治水成效的一处代表缩影。大干围涌龙舟再竞渡,大塘涌边的咖啡屋里人们闲适地聊天,南箕涌边居民书写“焕然一新”牌匾挂在自家楼墙,跑步爱好者在阅江路碧道迎着珠江的风一路畅跑,好不惬意。昔日黑臭脏乱的河涌如今碧水长流,流进了群众幸福的生活里,流进了群众的心里。

  近年来,海珠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各项工作,充分结合辖区水环境现状和特点,运用好“五个力量”,推动“五通治水”,还河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2019年全区全面剿灭黑臭水体,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日益增多的优质水生态产品得到老百姓的广泛赞誉,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运用党建引领的力量,推动观念想通

  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必须要有高质量党建作为坚强的政治保证。海珠区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保证,自觉把党建工作放到中心工作中思考谋划,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一方面,把党旗插在治水一线,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治水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建立海珠区机关党群服务分中心(海珠涌东闸)和广州琶洲新时代驿站,两个党建阵地、水科普教育基地自运营以来,共接待70多个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和主题党日活动,服务党员群众1万多人次,开展“青河小卫士”等公益活动30多场。在水务项目工地设立临时党支部,安排作风过硬、本领突出的党员干部长期驻扎水务一线,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坚持高位推动,紧紧抓住党政负责同志这个“关键少数”。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总河长率先垂范,带头巡河履职,深入一线督导协调,层层压实各级河长湖长责任,推动各项治水工作落细落实。海珠区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荣登“广州城市治理榜”,荣获2019年度市河湖长制考核第一名。晓港湖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海珠湿地碧道被水利部评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2020年,阅江路碧道、大干围涌、海珠湖及内河涌治理成效入选生态环境部纪录片《再造清水绿岸共建生态家园——记三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青少年参加广州琶洲新时代驿站护水志愿服务活动

  制度混凝土管根本、混凝土管长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海珠区永葆敢闯敢试的精神,始终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推进碧水攻坚、构建齐抓共混凝土管格局的重要抓手。2017年,海珠区迅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成立海珠区河长办,设立河长制工作专职办事机构“海珠区河长制监督混凝土管理中心”,从区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区河长办综合组、污染防控组、排水管单元达标攻坚组、违法建设整治攻坚组,做到尽锐出战、精准攻坚。织密由166名区、街、村(居)三级河长、1602名治水网格员、54名民间河长全覆盖,公众齐参与的立体治水网络。2019年,海珠区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河道警长制”,实现了河长制“长牙带电”。破获重金属偷排、非法倾倒污染废物、私设暗混凝土管排污等典型案件6宗,刑拘4人,逮捕2人,取保候审2人,有效保护了碧水攻坚成果。2019年7月,海珠区河道警长被新华社拍摄《水美广东广州警长》宣传片推广;同年8月,作为探索先行地,广州市河湖警长制工作推进会议在海珠区顺利召开,海珠区为全市推广河湖警长制提供了有益经验。

  2020年,海珠区再度创新和丰富“河长制+”模式,借鉴河长制、湖长制和河道警长制经验模式,打造河长制升级版,在全市首度建立推行区、街、村居三级“渠长制”,将其纳入河长制考核,为高质量完成市总河长第9号令涉本区的73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任务提供了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让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享生态保护红利,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海珠区坚持“治水为了人民,治水依靠人民”,大力推动全民治水,构建群策群力、联防联治的工作体系,形成“全民参与、共治共享”治水格局。一是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治水舆论氛围。通过学习强国、中国水利报、人民日报、广州日报、海珠发布等中央、省、市、区各级媒体平台,聚焦水环境治理,挖掘宣传工作亮点和河长优秀事迹;大力曝光涉水违法典型案例,形成强大舆论攻势。二是拓宽活动平台,强化公众参与。每年完善印发《海珠区河长制湖长制宣传工作方案》,依托社区党员群众、大中小学校及广州市、海珠区青年志愿者协会、新生活环保促进会等单位组织,建强治水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青河卫士”“河小青”“民间河长巡河”等多种形式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了“市优秀民间河长”钱中强、“区优秀民间河长”陈标、吴松坤等一批优秀河湖卫士。2018年以来,国家、省、市级媒体报道海珠区治水成效300余次,其中,国家级63次,省级158次,市级79次。荣获2019年度市河长制工作公众评价第一名,生态文明思想和河长制工作理念在海珠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青少年参加“河小青”志愿服务活动监测水质

  巧用自然潮汐的力量,推动水系联通

  2021年3月底,广东省委主要领导到海珠湿地参加植树活动,对植树点旁清澈见底的南丫围涌表示充分肯定。而在一年半前,该河涌还是一条没有活水的断头涌。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让河水流动起来,河涌才有生命力,才有自我净化能力。海珠区珠江环绕、江河密布,形成马涌、黄埔涌、石榴岗河三大水系,辖区内河涌74条,水面率居全市之首。但受到城市快速发展的影响,区内河、湖、洼地等调蓄空间逐渐被侵占,河网水系不连通犹如“动脉硬化”病症困扰着河湖水质。不少河涌还成为了断头涌,失去珠江潮水的涌入和滋润而“望江止渴”。以南丫围涌为例,历史上本与西江涌、东头滘涌相连最后东入珠江,西接土华涌。然而由于电力、燃气、城市快速路建设,南丫围涌与西江涌被阻断,成为一条无法单向流动的断头涌。海珠区水务局坚决按照水系连通思路,尊重自然潮汐规律,尊重历史水系走向,实施河道连通工程,将南丫围涌断点打通,在此基础上,将沥滘净水厂中水作为补水来源源源不断注入南丫围涌和西江涌,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象得以重现。

调补活水后的琶洲北涌

  石溪涌、瑞宝涌是面临同样困境且纳入国考的两条断头黑臭河涌。为改善河涌水质,海珠区水务局撤除石溪涌上游和瑞宝涌上游的两个截污闸,对完全污水化的连通段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大力整治暗涌暗渠。工程竣工后,珠江水通过潮汐动力涌入石溪涌,再经连通段流入瑞宝涌,两条河涌因为水系连通重获新生,消除了黑臭,实现了水体单向流动。目前,海珠区持续发挥珠江环岛优势,在水系连通、清水活水、尾水利用等方面狠下功夫,大力推动敦和涌—康乐涌、南泰涌—广纸涌等水系连通工程,畅通全区河湖水系,重塑河湖水生态,提升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

  强化综合治理的力量,推动两岸贯通

  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治理好水污染,需要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干支流污染防治,不能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海珠区坚持系统治理,按照“三个治污”方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清淤疏浚,铁腕整治“散乱污”场所、涉水违法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以河湖混凝土管理保护倒逼、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留足绿色生态空间。

  

海珠区常态化开展“洗河”行动

  “四洗”“五清”常态化、制度化,推动河湖面貌和气质双提升。2018年以来,共计12.9万人次参与“洗河”行动,累计洗混凝土管992公里,洗井17383个,整治排污口31个,清淤河道6.77千米;清理河湖杂物12.2万吨,关停取缔“散乱污”场所8423家,清拆整治涉水违法建设2230宗(次),面积约97.4万平方米。治乱更要治病治根。只有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才能纲举目张,从根子上破解河湖污染问题,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比如,曾经受印刷行业污染严重的石溪片区通过铁腕治污,破旧立新,引入贝海医疗、花生空间等科创企业,实现了“腾笼换鸟”,助推所在瑞宝街道2019年上半年五大行业GDP增长15.5%,地区经济实现“逆生长”。

海珠区铁腕整治涉水违法建设

  万里碧道是广东省委主要领导亲自点题推动、实践“两山”理论的广东方案。海珠区充分利用河长制的制度优势和河长办的统筹平台,将碧道建设与水污染防治攻坚战、防洪补短板、海绵城市建设、城市更新改造等工作密切结合,打造城市治水升级版。依托得天独厚的环岛资源禀赋和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海珠区按照“大环岛+小环岛”“环岛+湿地”的建设思路,高质量建设环岛碧道。

海珠区阅江路碧道

  2020年,海珠区建成碧道38.8公里,超额完成省、市河长办下达碧道建设任务。阅江路碧道示范段一期开放后,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成为全省示范碧道、广州碧道样板,水碧岸美的生态效益和水岸联动发展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以广交会为代表的高端会展区、以琶醍为代表的休闲娱乐区、以香格里拉酒店为代表的高端酒店区,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等互联网总部企业,广州互联网法院、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等项目纷纷选择在此落户扎根。

  发挥源头截污工程的力量,推动厂网畅通

  基础设施建设是水务发展的根本,水务工程建设既要立足眼前、又要放眼长远。针对水环境基础设施巨大历史欠账,以及污水处理设施东西部分布不均衡的局面,海珠区以厂网畅通为目标,全面推动城中村截污纳混凝土管、排水管单元达标创建、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公共混凝土管网完善等打基础、利长远的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通“断头混凝土管”、补齐“缺失混凝土管”、修复“破损混凝土管”、疏通“堵塞混凝土管”,努力实现“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2019年以来全区开工建设重点水务工程71项,远超亚运治水及历年数量,全力保障水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海珠区全面实施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

  完成16条城中村截污纳混凝土管项目,2020年排水管单元达标率67.6%,提前超额完成市下达的60%任务;73条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项目达时序进度;累计新建排水管混凝土管道约3178公里,雨污分流改造670公顷,排查修复3860个排水管混凝土管线隐患点。完成西朗污水处理厂、沥滘污水处理厂扩容提质,有效提升海珠区污水处理量35万吨/日,全区污水处理能力达94.9万吨/日,首次超过用水量,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显著提升,混凝土管网平均水位下降超过1米。有序推动海珠区西部净水厂落地建设,力争污水处理能力再上新台阶。

  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推动人机互通

  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务必落实好“三个治污”的总要求,其中,科学治污是做到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的基础、前提和关键所在。海珠区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全面建设“智慧水务”综合体系,切实提高水环境治理保护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海珠区河道警长利用无人机侦查涉水案件

  完善智慧水务监测体系,提升河涌精准混凝土管理水平。运用QV检测技术检测混凝土管道结构性缺陷和具体位置,评估混凝土管道健康状况,利用机器人对暗涌暗渠等人工操作危险区域进行作业。加强水环境质量和水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在水务工程建设、排水管设施运行混凝土管理、水旱灾害防御、河湖水质实时监测等方面,逐步构建可视可控系统。引入无人机巡航技术,对河道进行低空影像采集、重点河段排查、全方位监控,形成地空结合、人机结合的“智慧”巡河模式,消除巡河盲点。建立精准侦查协作机制,为依法监混凝土管提供技术支撑。强化公安、生态环境、水务等部门及街道联动机制,利用“公安网+盘查”“大数据+预警”等信息化平台,通过全景摄像、人流智能监测等科技手段,实现对破坏水域环境等违法行为的联动侦查、精准打击。

海珠湿地及石榴岗河水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随着河湖长制工作的深入推进,海珠区15条重点河涌实现“长制久清”整治目标,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目标越来越近,一幅幅碧水绿岸、人水和谐的“水美”画卷在海珠区徐徐铺开。

海珠区水务局到邓世昌纪念馆开展“学党史忆英烈践初心”党史学习教育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今年是“十四五”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海珠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同推进水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群众身边水环境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海珠区美丽形象的发力点。

<来源:广州市水务局>

广联水泥制品

广联水泥制品

专业的水泥制品生产厂家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