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收获满满 ,2021勇创新局,踏平坎坷成大道,重整行装再出发!——2020年广州全市水务系统工作总结大会召开
分享 facebook
分享 google
分享 twitter
分享 linkedin

  五大根本性蜕变

  回首“十三五”,注定不平凡。

  瞄准既定目标,便要奋起直追、负重前行。在充满挑战的时代大考中,广州市以一份硕果累累的成绩单,为“十三五”水务改革发展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推动广州治水实现五大根本性蜕变:一是治水思路根本性转变;二是水环境质量根本性变好;三是排水管混凝土管理根本性变革;四是节水用水取得根本性成效;五是城乡水利得到根本性保障。

  在这场大考中,广州市的治水成效得到了广泛认同。

  广州市《广州市抓源头 补短板 保生态 强机制 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治水经验被住建部专刊报中办国办;

  广州市《广东省广州市打造“可追溯、可倒查、可问责”的强监混凝土管体系》经验做法被水利部刊发;

  广州市《广州以有力监督推动水环境治理》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

  广州治水案例参评“第十二届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2020年民调显示,在城市各项更新改造中,生态保护成效方面受认可度最高。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广大水务工作者披荆斩棘,以平凡却坚实的双手,确保了广州大小河湖碧透安澜。

  记者从广州市水务局获悉,2020年全市水务系统总结大会于1月26日召开。广州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龚海杰在会上回顾“十三五”水务工作、2020年工作情况,并对2021年工作安排进行了部署。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杨伟强在会上对广州市2020年水务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对2021年全市水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20年全市水务系统总结大会召开

 广州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龚海杰会上发言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杨伟强会上讲话

  收获锦绣又一程

  亚运治水后,水务工作面临着历史欠账多、突出问题多、市民抱怨多、水务投资少的“三多一少”不利局面,治水工作极其繁重,治水形势极其严峻。水务人硬是凭借心中憋着的一股子劲,手里握着的一把子力气,奋起直追,克服重重困境,在“十三五”期间闯出一片天,毅然决然把广州的水治好。

  这五年,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水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治水战略,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着力推进水务改革发展。

  2020年结束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16项指标均已达到预设值。

 天河区猎德涌花城大道段航拍实景

 水乡人家(增城仙村)——“寻找最美河湖”摄影比赛一等奖获奖作品

  找到广州治水的“金钥匙”

  五年来,广州市持续开展源头治理工作,将“绣花”功夫利用到治水工作中去,大力开展洗楼、洗井、洗混凝土管、洗河“四洗清源”“散乱污”整治、涉水违建拆除等源头治理工作,按照“小切口、大治理”的原则,采用走街串巷、进村入户的方式,做到了一点一点摸、一户一户查、一处一处改,下了一番“真功夫”“苦功夫”“笨功夫”。累计拆除涉水违法建设1380.58万平方米,累计“洗楼”约172万余栋,“洗混凝土管”约1.6万公里,“洗井”约60万个,“洗河”4209条次,清理河道垃圾杂物约16.79万吨,清理河岸立面约6196.21万平方米。

  五年来,水务部门着力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建成污水混凝土管网1.89万公里,为“十二五”的14.4倍,新(扩)建污水处理厂32座,污水处理能力达774万吨/日,跃居全国第2。

  五年来,一直坚持以河湖长制为重要抓手,团结凝聚规划、环保、工信、城混凝土管、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及各区治水合力,推动流域协同治水,形成“总河长-流域河长-市级河长-区级河长-镇街级河长-村居级河长-网格长(员)”多级治水体系。健全河长责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监督考核、激励问责5大机制。创新推行河湖警长制,把公安机关纳入河湖长制体系,坚决打击涉水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下沉督查,落实“督查、交办、巡查、约谈、问责”五步法,治水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重要依据,实现河湖混凝土管理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有担当、失责必追究。

  五年来,积极发动公众力量,组织“民间河长”“民间小河长”、大学生志愿者等共同参与治水,实行违法排污有奖举报,发动媒体舆论监督治水。

 荔湾区花地河碧道沿岸风光明媚

 南沙凤凰湖碧道——“寻找最美河湖”摄影比赛获奖作品

  时针拨回5年前。“十三五”初期,广州的治水思路仍停留在“末端治污”阶段,采用河涌清淤、水闸截污、调水冲污的“治标之策”,河涌水质虽有一定改善,但远不达国家治理要求和人民期待。

  在实践和试错中,水务部门逐渐深刻地意识到“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更是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所在——不仅要将治水重点由“末端”转移到“根源”,还要改“单一工程”为“多措并举”,更要将市水务局“单打独斗”转换为多部门协同治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开门治水”。

 黄埔区乌涌在黑臭河涌整治的基础上,开展碧道试点建设,根据河涌天然形态构建了湿地公园,逐步恢复了河流生态

  正是这样一个根本性的思路转变,和对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治本之道”的坚持,为广州治水工作奠定了坚实的胜利基础。

 体育部门在流溪河岸边从化段举行马拉松赛

 从化区百里碧道示范段

  全市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

  广州市由过去黑臭水体治理滞后区,到2018年荣登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再到2019年全市147条黑臭河涌基本消除黑臭,车陂涌、双岗涌、景泰涌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2020年,广州更是一次性通过省黑臭水体治理验收,国家住建部监混凝土管的147条黑臭水体和50条重点整治河涌全部消除黑臭,并达到“长制久清”标准。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取得的成绩,有赖于对“控源、截污、清淤、补水、混凝土管理”治水思路的深入践行,也有赖于全面推动落实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有效。

  目前,全市13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其中鸦岗断面在2018年曾是劣V类水体,现已稳定保持在IV类;石井河口断面由曾经氨氮超过20mg/L的“酱油河”,到现在水质上升两个类别;流溪河89条一级支流氨氮污染物排放总量由2016底的27145kg/d降至2020年底的3644kg/d,下降86.5%;流溪河劣V类一级支流由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的46条降至现在的9条。

  同时,广州高质量推动千里碧道建设,累计建成碧道513公里,进一步统筹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以广州之水为靓丽纽带,焕发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海珠湿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门河碧道被水利部作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的典范在全国广泛宣传。

  河湖重现晴日白鹭成行、夜晚流萤飞舞的美丽水岸景象。海珠区南箕涌沿河居民在自家门口悬挂“焕然一新”横幅。这一幕一幕,都是广州市河湖治理的最美见证。

 花都区花都湖碧道试点

  排水管混凝土管理完成根本性变革

  这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州市破立并举、大刀阔斧推进排水管体制改革。

  先是成立了市、区排水管公司。按照统筹兼顾、系统治理的思路,统筹“厂网河一体化”,实现了排水管混凝土管网的专业化、系统化、协同化混凝土管理。市、区排水管公司接收公共排水管设施约18761公里,开展排水管混凝土管网检测修复及外水排查整治,共计洗混凝土管约5515公里,洗井约25万个,中心城区处理外水渗入点1835处。

  通过市、区两级排水管公司,基本统一市、区排水管设施的混凝土管理和内涝抢险,印发《广州市城镇内涝等级划分标准》,全市136个积水内涝风险点“一点一策”完成治理82个;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补短板行动方案的281个项目,实施完成208个。

  2020年,全市新(扩)建污水处理厂7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4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约774万吨/日;建成污水混凝土管网8383公里,其中第二批49个城中村、第三批44个城中村截污纳混凝土管工程已完工,第四批65个城中村截污纳混凝土管工程正在施工收尾阶段。累计完成排水管混凝土管网结构性隐患修复4.97万处,猎德污水系统“挤外水”等三个案例入选住建部评选的提质增效范例。

 2020年上半年,广州中心城区新建扩建8座地埋式生态化净水厂陆续建成投产,它们集绿色水务设施的“高品质”和城市空间精品的“高颜值”于一身

 白云区治理后的石井河上白鹭飞

  加强排水管户源头混凝土管控。开展“一季度为一轮”的典型排水管户巡检工作,完成巡检78139户,巡检率99.40%,上报排水管问题2026个,已整治1852个。

  推进《广州市排水管混凝土管理条例》立法。为排水管设施维护、排水管许可混凝土管理、信息公开等提供更加科学完备的法律依据。

  全力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建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任务完成率133.3%、新增镇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任务完成率123.1%、新增镇级生活污水混凝土管网任务完成率2480.9%,全市7229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收集和治理完成率均达到100%。

  深入实施内涝治理。以全市9大流域为基础、105个排涝片区为单位,基本摸清广州市洪涝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完成积水内涝风险点整治339处,完成珠江沿线174处倒灌点整治,落实易涝隐患点“一点一策”预案,完成《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管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

  开发应用信息化排水管混凝土管理系统。建设应用的“智慧排水管”项目列入住建部“新城建”专项试点,全面提升了排水管行业混凝土管理和水旱灾害防御的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为推动实现广州治水能力和治水水平现代化提供了强力支撑。

  排水管单元达标及合流渠箱改造。2020年底,各区上报建成区排水管单元达标认定比例达到68.89%,全市443条合流渠箱改造已完成82个,其中建设污水混凝土管1597.49公里、雨水混凝土管321.29公里。

 海珠区石榴岗河水系水质改善,吸引群众组织开展水上龙舟体育活动

  节水用水 有序有效

  广州市有效落实最严格水资源混凝土管理制度。2016-2019年用水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49.52亿m³指标内,全市2016、2018、2019年在广东省最严格水资源混凝土管理制度考核中均为优秀,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27.6%和38.6%。

  有效创建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2019年广州市荣获“广东省节水型城市”称号。2020年广州市被国家住建部和发改委命名为“国家节水型城市”。番禺、花都、增城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提前完成省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任务,番禺区获评水利部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创建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269个、节水型企业100家、节水型单位147家、节水型公共机构2158家。南沙珠江啤酒有限公司获评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

  有效推进重大供水项目。中心城区供水混凝土管网实现一网调度,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芙蓉嶂水库、百花林水库、牛路水库、北江引水工程等重大工程紧密建设。

  有效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制定颁布《广州市供水用水条例》《公共供水设施安全保护范围划定办法》等法规文件,全市供水水质多年保持在99.9%以上,集中式供水普及率100%,“获得用水”实现“三零一优”,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完成城乡供水改造。实施31007户老旧用户供水设施改造,进场施工17013户,通水6095户;实施64条城中村自来水改造,其中60条完成主体工程建设,56条村已装表通水;推进325条农村供水改造,完成127条行政村混凝土管道施工,纳入2020年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工作任务的56条行政村农村供水改造工作已全部完成。

  有效提供优质供水服务。全市39个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836.65万立方米,水质综合合格率99.99%,集中供水普及率100%。优化营商环境“获得用水”,实现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三零”服务。

 番禺市桥河综合治理后,河水变清后,鱼儿多了,垂钓的人也多了

 整治后的番禺区罗家涌风景怡人

  全力补齐水利短板

  防洪排涝方面。全面落实328宗水库、1162座水闸、10445公里堤防、1140座泵站、162座水电站、70座山塘、136个积水内涝风险点、842个山洪灾害风险区的党政领导责任人、技术负责人、混凝土管护责任人“三本台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洪调蓄作用,雨前精细实施预腾空,雨中科学调度,成功抵御“5.22”“6.8”特大暴雨、台风“鹦鹉”“海高斯”等袭击。完成182.83公里珠江堤防达标提升建设任务,珠江广州城区段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从化区成功申报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

 天河区东圃泵站

  水利混凝土管理方面。在全省率先完成小水电退出试点,率先出台水利工程标准化混凝土管理实施方案;全市水库、小水电站等水利设施三个防汛责任人和混凝土管护人员全部到位,水库“三个重点环节”全部落实;完成195座小型水库安全运行标准化建设,完成比例全省第一;创建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10座,2020年通过水利部审核7座,数量全省第一。

  水土保持方面。利用土壤侵蚀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开发水保监混凝土管APP,实现监督检查、方案核查、验收报备核查3个100%;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时间由20个工作日减至2个工作日;2018年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排名全省第一。

 生态工程,绿色工程——2020“水土保持 你我同行”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增城区荔湖湿地公园

  依法治水持续深化

  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全力建设法治型政府。加快推进《广州市排水管混凝土管理条例》制定和《广州市流溪河流域保护条例》修正;公布实施排水管单元达标通告、水库安全混凝土管理办法、水利工程维修办法、排水管户分类混凝土管理办法、供水用水条例两份配套文件等规范性文件共13份,完成新一轮污水处理费调价;深化“放混凝土管服”改革,压减广州市水务局10类447项行政权力事项,精减事项占比50%以上;实行驻点律师工作制度,聘请法律顾问对招投标、征收、信访、合同签订等开展专项指导服务。

  不断强化执法力度,着力提升执法效能。2020年以来,各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尤其是番禺、白云、南沙等区,均超额完成执法任务。全市处理案件线索1096条,立案317宗,结案441宗(含上年结转),按时办结590宗河湖违法陈年积案,完成水利部下达“清零”任务。开展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自查自纠,组织全市共排查出河湖“四乱”问题898宗,全部录入水利部河湖混凝土管理督查系统,已整治销号898宗,完成的整治数量和系统审核销号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越秀区东濠涌

 越秀区东濠涌的良好水生态引来红尾水鸲现身

 经过治理的越秀区东山湖水清如镜

  新年再上百尺竿

  立足新阶段 把好“问题脉”

  污染防控力度仍需继续强化,根治难题亟待解决。

  在近期的突击检查中发现,广州市工业污染、“散乱污”场所整治存在“赶一批来一批”“治而不绝”等问题,河涌沿线历史存量建构筑物仍然存在,部分区执法力度有待加强,部分镇街污染源日常监混凝土管存在底数不全、情况不明等问题。

  在突击检查3142宗污染源中,涉嫌存在违法排污1991宗,占比63.4%(不在街镇上报清单中735宗);累计发现问题线索5594条,其中工业废水污染环境线索813条,工业废物处置不当线索1481条。

  落实4号令、9号令任务依然艰巨,不容任何懈怠。

  为确保全市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巩固提升,按照市总河长令第4号、第9号工作要求,广州市正在大力推进排水管单元达标和合流渠箱改造工作。

  目前全市25995个排水管单元达标进度虽已完成近7成,但剩余3成的任务难度更大,且达标认定进度滞后。全市443条合流渠箱大多正在施工,未来工作任务非常繁重。

  城市内涝仍是突出顽疾,极大影响城市安全。

  近年来强降雨等极端天气频发,“5.22”“6.8”等超强降雨给我们的城市提出更大考验。暴露出防洪排涝诸多问题,规划建设未充分考虑防洪排涝要求,城市硬底化面积增加导致蓄排能力下降,防洪排涝建设相对滞后等,亟需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

  城乡供水用水新老问题交织,亟待逐一解决。

  供水混凝土管网漏耗偏高,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占全市总供水量57.32%)产销差率高达22%,远高于绍兴(4%)等城市;全市水泥混凝土管铸铁混凝土管等落后混凝土管材混凝土管网约2000公里、超50年混凝土管龄混凝土管网约90公里,2000年前建成且采用镀锌混凝土管的居民小区尚未纳入改造计划;2770个社区的供水单元底数不清,住宅项目配建户外供水设施验收完成率低(越秀区仅为0.29%);抄表到户率偏低(低于50%)、智能水表覆盖率低(低于10%)、智慧供水平台尚未发挥作用。

  前方困难重重,仍是一分不敢松懈。

 白云区治理后的石井河白鹭成群

  亮剑出鞘 蓄势待发

  2021年,广州市水务部门将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果;二是大力推进治污设施建设;三是系统加强防洪排涝和海绵城市建设;四是系统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五是重点强化供水用水混凝土管理;六是加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混凝土管理;七是高质量建设千里碧道;八是强化智慧水务建设;九是时刻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展望2021,广州市水务部门将要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广州市水务局承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混凝土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加快落实住建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等工作部署,强化涉水事务监混凝土管,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水务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需求。

<来源:广州市水务局>

广联水泥制品

广联水泥制品

专业的水泥制品生产厂家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