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力争2025年基本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分享 facebook
分享 google
分享 twitter
分享 linkedin

有效应对超标准城市洪涝灾害”
专家呼吁:城市洪涝防治需要市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

  广州市有22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城市排水管系统伴随城市而生,与市民群众生产生活、城市安全运行息息相关。记者9月2日从广州市政府举行的防暴雨内涝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广州目前已落实防洪排涝专项规划,排水管防涝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力争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特大暴雨城市运转基本正常,妥善处置超标准降雨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城市治理目标。

  水安全是城市首要安全。广州历来高度重视做好城市排水管系统改造和建设工作。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广州逐渐形成了较完善的排水管系统,但是,为什么广州年年整治仍年年内涝?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主任陈晓宏教授在发布会上指出,城市洪涝是个“系统性疾病”,洪涝致灾因素复杂,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多方共同采取措施来降低城市洪涝风险。

  降水集中 部分城区地形复杂,“重地上轻地下”加剧内涝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从城市内涝的产生情况来看,广州主要有山洪、河水入城,地势低洼处积水以及排水管不畅等情况。一方面,广州部分地区的地形先天易积水内涝。另一方面,城市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山水格局,自然排水管蓄水能力下降。此外,近年来城市“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加剧,导致突发性短历时强降雨更加频繁、强度更大,极端暴雨天气频发,超出城市的应对能力。

珠江沿岸防洪护栏加装双层钢化玻璃,提高堤顶高度

  (一)降水集中且地形复杂。广州市全年降水集中在汛期。地势北高南低,北靠南岭余脉,南部为感潮河网地带,易受天文大潮、台风雨和风暴潮“三碰头”侵袭。尤其是中心城区,既要承泄北部山溪性河流的洪水,又常常遭遇外江高潮顶托,地势低洼的老城区犹如“锅底”,潮位高时内河涌自排能力不足。

  (二)历史问题,规划建设理念相对落后。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陈文龙院长指出,过去,广州重地上轻地下的发展理念,没考虑生态理念、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城市化发展对渗水蓄水排水管设施保护不足,加剧了城市的防洪排涝压力。原有的农田、绿地等透水能力强的地面被不透水的“硬底化”水泥地面所取代,以前城市内存在不少的农田、风水塘、河道、湖泊等“天然调蓄池”被填平、占用,导致雨水的下渗量和截流量下降,径流峰值增加,暴雨汇流的速度加快。

  (三)城市高密度高强度开发。广州是高度城市化城市,城市化率达86.38%,城市化快速扩张过程中缺乏对原有自然蓝绿空间的预留,高密度的建成区缺乏足够的雨水滞蓄空间,改变了原有的水系格局。过去,老城区还留有大片的透水地面,城市化进程中这些的农田、池塘、河道、湖泊等“天然调蓄池”填平、占用,高密度的建成区缺乏足够的雨水滞蓄空间,加剧了城市的洪涝风险。城市大面积硬底化导致雨水下渗能力降低,河、湖、洼地等调蓄空间逐渐被侵占,暴雨径流和河道洪峰流量增大,城市洪涝隐患加剧。

  (四)行泄通道缩窄。广州人喜欢择水而居,随着城市化发展,早期河涌两岸开发建设经常发生缩窄河道断面的行为,沿河兴建的桥梁、涵洞设施也会影响河道行洪能力。

  (五)源头混凝土管控不足。城市规划建设未充分考虑防洪排涝要求,重要项目方案也缺少洪涝安全论证,防洪排涝控制指标未能落地。

  以人民为中心,稳步推进排水管防涝建设

  广州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遵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做好城市排水管防涝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各项决策部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确保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排水管防涝工作,市委书记张硕辅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亲自谋划推动相关工作。目前,广州市建立了以各级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应急、水务、交通、自然资源等部门落实行业主混凝土管责任的体系。明确各区政府分混凝土管领导为排水管防涝的第一安全责任人,落实10445公里堤防、328座水库、70座山塘、1162座水闸、1140座水利泵站、168座水电站、841座涵隧的党政领导责任人、技术负责人、混凝土管护责任人“三本台账”。

  广州市水务局冯明谦总工程师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广州排水管防涝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建立了蓄排结合的防洪排涝体系,能有效应对标准范围内的降雨,但目前还存在建成区部分区域地面高程偏低等问题,在珠江高潮位遭遇强降雨时,雨水不能自排,容易形成内涝。

  在设施建设工作方面。广州市坚持污涝同治理念,统筹水安全和水环境治理。一是加快推进防洪排涝补短板工作。完成珠江堤防达标提升建设182.26公里,占总建设任务的99.68%,珠江广州防洪(潮)标准达到200年一遇。近三年,全市累计实施完成排水管改造工程近200余宗,完成168个倒灌隐患点整治,有效应对了今年台风“海高斯”风暴潮。二是全面攻坚排水管单元达标。完善排水管单元内排水管设施,确保雨污水各行其混凝土管道,实现雨污分流。目前,全市排水管单元达标率达到41.79%以上。三是着力推进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取消合流渠箱截污闸,还雨水、山水排放通道,实现水通、水清的目标。目前,全市合流渠箱314条已开工,121条处于前期工作,累计建设污水混凝土管912.69km、雨水混凝土管189.74km、渠箱6.51km。四是全域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雨水源头减排,实现雨水就地消纳和利用,全市推广开展“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工程”“水务工程”等588个项目,打造了中新广州知识城、灵山岛尖片区等示范片区建设,预计2020年底建成区达标面积约305.5km²,占比为23.5%。

 

全市排水管排水管单元达标工作如火如荼进行中

  在设施运营调度方面。一是算清流域“水账”。编制完成9大流域105个排涝片区内涝风险图,复核排涝片区降雨、地面径流、调蓄和外排流量,全市总调蓄容积为2.44亿立方米。二是加强设施运行调度。雨前科学精准实施预腾空,充分发挥水库防洪调蓄功能,今年“龙舟水”期间广州市大中型及重点小(1)型水库共增加蓄水量2.50亿立方米。此外,全力提升污水设施处理水量,今年“2.15”第一场暴雨期间,全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约572.63万吨,初雨系统处理水量约109.28万吨,在保障水安全的条件下,确保了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标。三是加强排水管设施养护混凝土管理。今年以来,全市开展“洗河”981条(次)、小微水体480个,清理河岸立面1703.57万平方米,清理垃圾杂物约2.03万吨。市、区排水管公司投入人员近3500人,完成“洗混凝土管”约4396公里、“洗井”约13.8万个,清疏混凝土管网约1.3万公里,其中汛前开展排水管混凝土管网加强性清疏近3000公里,有力保障了混凝土管网设施的排水管通畅。四是强化排水管应急抢险能力建设。市排水管公司成立了97支专业抢险队伍,单次出动抢险人员448人,配备了龙吸水”等抢险设备155台,抽排能力提升至6.7万立方米每小时。今年以来,全市共布防4207处,出动专业抢险人员21041人次,抢险车辆3945台次,抢险设备(抽水泵)5210台次,大型排水管车208台次,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涝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抢险能力

  下一步:从根本上提升羊城防洪排涝基础能力

  针对城区防洪排涝工作短板,深入落实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市“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特大暴雨城市运转基本正常,妥善处置超标准降雨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的城市治理目标。

  市水务局冯明谦总工程师表示,下一步,广州市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防汛救灾等城市安全方面的重要论述,把城市洪涝治理纳入“十四五”规划,作为重要内容和重大工程抓实抓好,从根本上提升羊城防洪排涝基础能力。

  一是实行最严格源头混凝土管控措施。规划建设阶段做好防洪排涝风险评估,落实水域占补平衡,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升自然蓄水排水管能力,到2025年实现40%建成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二是补齐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短板。贯彻污涝同治理念,不断完善大江大河治理体系,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强化海堤达标加固,打造生态海堤,建设海绵城市,构建韧性安全水系,老城区结合更新改造,补齐防洪排涝短板,新城区起步时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排水管设施。三是提升防暴雨综合应对能力。根据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加强排水管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和物资配备,充分运用“智慧水务”混凝土管理平台,实现自动监测、综合混凝土管理和预测预警,提升广州市防洪排涝安全保障水平。

  专家建议:“系统性疾病”应系统治疗

  城市洪涝是个“系统性疾病”,所以治理也应该系统性治理。发布会上,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主任陈晓宏教授建议,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规划、建设、交通、水务、园林、环境、城混凝土管、应急等部门大家一起来,从源头混凝土管控、补齐短板、应急保障三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城市洪涝风险。

  一是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考虑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利用碧道、绿地、城市公园、运动场等建设“一物多用”的公共空间,旱天用于居民游憩,雨天用于雨水调蓄;利用自然洼地、沟塘渠等营造敞开式雨水调蓄空间,或建设地上或地下雨水调蓄设施;通过竖向设计,利用次要道路、绿地、植草沟等构建雨洪行泄通道。二是加强工程建设。通过疏浚整治河道、加固堤防、兴建水闸和泵站等措施提高防洪排涝能力。三是推进河涌达标工程。拆除侵占河道违章建筑,提高河道过水能力,根据河涌规划红线,推进河涌的综合整治;复核河涌行洪断面,改造跨越河涌的阻水跨桥、混凝土管线和景观设施,适当加深部分河段;确保河涌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排涝标准;四是精准“预腾空”。结合气象与预报及周边河涌水位情况,加强水库、内河涌、人工湖“预腾空”,充分发挥调蓄能力。如今年广州市73座库容百万方以上水库在龙舟水期间蓄水2.5亿立方米,防洪排涝作用巨大。五是充分挖潜人工湖调蓄能力。对麓湖,荔湾湖,流花湖和东山湖淤泥进行清淤,加深湖深,暴雨前适当降低景观水位,增加调蓄能力,同时对周边片区实施雨污分流、合流渠箱改造,下雨的时候雨水直接排入人工湖,不用担心水质变差。六是敬畏自然。与大自然面前,人类是非常渺小的,不仅城市规划建设者要敬畏自然,作为市民要有安全意识,在暴雨的时候大家尽量待在安全的地方,大雨天盲目尽量不要穿行地势较低并有积水的立交桥及涵洞、隧道,保护好自己。

  

  

排水管混凝土管网隐患排查工作现场

  专家呼吁:城市洪涝防治还需市民群众的支持与配合

  城市洪涝防治工作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广大市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陈文龙院长呼吁广大市民增强安全意识,把自身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积极配合防洪排涝工作,参与保护防洪排涝设施,对城市洪涝治理这个系统性工作要有耐心。

  城市洪涝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系统性治理,需要政府多部门共同参与,广州市正在推进合流渠箱清污分流改造、大型排水管通道建设、排水管达标单元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积水风险点排查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排水管防涝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建设完成,业内专家希望广大市民群众能够支持和理解政府工作。

  积极参与保护好防洪排涝设施。不要在河道保护范围内违章违法建设、骑压、占用;不要破坏排水管设施;不要将垃圾等杂物丢入下水道或河涌等排水管设施;发现其他单位或个人有破坏排水管混凝土管网的行为,及时制止或举报。

  积极配合各项工作开展。积极配合创建排水管达标单元工作,也就是小区、单位排水管混凝土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作,让雨水走雨水通道,直接出河涌,避免内涝;在老旧小区改造时,确保原有的调蓄设施不被侵占,同时有效行使在改造事项投票权,积极推进排水管混凝土管网改造;当排水管混凝土管网出现问题,积极支持使用住房维修基金、物业混凝土管理费或用户共同筹资用于混凝土管网改造。

  增强避险意识,听从应急调度指挥。暴雨天气,尽量不要外出;切勿在大雨天盲目穿行地势较低并有积水的立交桥及涵洞、隧道;人在车内,在地下车库、涵洞、隧道中发现车辆被淹时,不要贪恋财物,马上设法逃离,生命是第一位的;当发生强降雨需要将洪涝风险范围内人员转移至避险安置地点时,一定要听从指挥,及时有序地进行安全转移。

<来源:广州市水务局>

广联水泥制品

广联水泥制品

专业的水泥制品生产厂家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