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湾区建设三大高标准碧道打造岭南水文化名片——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分享 facebook
分享 google
分享 twitter
分享 linkedin

  根据省政府近日批复的《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年)》,到2022年,广东将建成5200公里碧道,珠三角地区率先初步建成骨干碧道网络;到2030年,建成16000公里碧道,形成覆盖全省的碧道网络,营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自然生态。

  广州市今年出台的《广州市碧道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底,全市要建成碧道1506公里,基本建成贯通全市的碧道骨干体系。按照“一年试点建设、三年大见成效、七年基本建成”的目标,绘就“千里长卷,最美广州”。

  记者近日从广州市水务局了解到,荔湾区深入领会省市碧道建设的规划方案及有关要求,大力推进碧道建设,以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为主线,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基础元素,充分挖掘荔湾河流水系的生态价值、历史人文价值、经济价值,打造出“荔湾花地河碧道示范段”“历史文化碧道——沙面岛碧道”“企业主导碧道——大坦沙碧道”等一系列高标准碧道。

  生态景观碧道典范—花地河碧道

  花地河是荔湾区最大的内河,也是珠江航道的一条支流,南北全长约8.84公里,平均宽度90米,流域面积28.4平方公里。北与珠江西航道白鹅潭相接,南连平洲水道,西通广佛河。2019年,荔湾区积极响应省市的关于碧道建设的有关要求,高度融合花地河周边功能与滨水用地布局,打造出5.2公里,具有荔湾特色的碧道示范工程。

  (1)加强水安全与水生态修复。对花地河沿线堤岸及水闸进行系统梳理,按20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改造;结合周边混凝土管网建设及花地河流域城中村截污纳混凝土管工程,提升污水收纳能力,目前环绕花地河周边的葵蓬村、花地村、增滘村、海中村等城中村均已完成截污纳混凝土管工程;通过海绵城市元素改造及地表径流控制,减少面源污染,提升河道生态环境。

  (2)注重城市景观与特色营造。荔湾区政府开展花地河提升工程中的第一段示范段:花地河东岸北出口到东漖大桥段,施工完成面积共约76429平方米,对长度约4.3公里的花地河东岸沿线生态景观园林进行改造,丰富开花色叶植物,凸显广州花城的景观特色,展现岭南特色文化,提升城市的景观面貌。通过建成富有特色、景观优美的生态景观节点,增强区域生态安全功能,形成独特的城市门户景观。

  (3)构建荔湾特色游憩系统。①滨水绿道建设:规划全线贯通的三线绿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打通断点。②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增加标识系统、厕所(移动式)、休闲休憩设施,结合碧道分段主题,增加荔湾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展示设施。③水上游憩设施建设:改造提升现有码头,创新水上游览体验,建设各有特色的活力节点,并对接珠江水上巴士系统。④与周边设施衔接:根据总体设计新增停车场和公交站点。设置自行车驿站,与城市绿道衔接。统筹利用沿线周边地区已有的公共厕所、停车场地、公交站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文化、商业服务等各类设施。

改造前的花地河驿站

 

改造后的花地河驿站旱桥景观

 

花地河碧道沿岸风光明媚

  历史文化传承碧道—沙面岛西堤碧道

  沙面始建于1859年,1861年成为英法租界,因遍布西式风格建筑而有“露天建筑博物馆”的美誉。沙面西堤历史文化街区是广州百年洋场所在地,广州国家级的城市名片,岭南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城市规划样板,典型的规整式中央大街布局和滨水公共空间,给当时的广州旧城树立了城市风貌示范。

  为使沙面西堤街区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2019年荔湾区政府结合省市碧道建设的部署,实施了该区域的品质提升工程,项目以恢复历史公共空间格局为切入点,运用“微改造”手法,打造有温度的街区,将沙面西堤打造为“广州西客厅”,完整展现广州近代历史风貌,唤醒历史记忆,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碧道。

  (1)恢复历史格局,打开通江廊道。从封闭到开敞,从隔江到通江,打开通江廊道,恢复原岛英式花园、法式花园的历史布局,还原原岛大草坪风貌,把沙面岛打造成“大沙面公园”。

  (2)建筑保养维护,实现全景街区。保养文物建筑,改造一般建筑,剔除加建或违建要素,重现建筑原貌,为未来新产业置入预留原真性。夜景照明采取“半照明”理念,明暗区分,突出建筑的历史厚重感。

  (3)还原邻里生活,让街巷有温度。发挥原岛居民的主体作用,促进社区空间优化,将老旧院子、老旧巷子、围闭经营场所变成口袋广场,为居民提供品质生活的精神体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4)经典场景塑造,促进街道复兴。腾挪变电箱、停车场等市政设施,形成贯通的“最美一公里”中央大街。对称布局的绿化景观,提供可停留、可观赏的休闲场所,营造可参与的互动节点,为建筑产业升级留出空间。

  (5)打造无车慢岛,重塑人车关系。在统一安排有序停车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室外停车场,把停车空间转变为活动空间,减少车行震动对文保建筑的影响。通过优化无障碍、改造小转弯、增加港湾式停车等措施,回归以人为本的理念,还空间于民,打造步行街区。

  (6)挖掘文化元素,促进业态转型。量身定制一系列的城市家具,融入原岛特色,布置古典座凳、庭院灯、邮筒、标识牌、门牌等,配合建筑营造场所氛围,展现独特的文化名片,以基础建设倒逼产业升级。

   

  政府企业共建碧道—大坦沙环岛碧道

  大坦沙岛,地处珠江中,位于广州西部,是昔日羊城八景之一“双桥烟雨”的所在地,面积3.55平方公里。大坦沙岛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面临江,环境优美。珠江干流从西边的佛山而来,在大坦沙岛的南尖上与流溪河、石井河的本地水系合流涌进白鹅潭,成为狭义上流经市区的“珠江”——广州人母亲河的真正源头。大坦沙是“中调+西联”的核心,历来是广佛结合的核心区域。2012年10月,广州大坦沙“城市岛”改造正式启动,面积共355公顷,备受关注的广州荔湾区大坦沙岛连片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此次改造范围为全岛,面积共355.42公顷,包括坦尾、河沙和西郊三个经济联社集体。

  目前大坦沙岛的沿江堤岸是10多年前珠江堤岸工程的一部分,由于部分路段涉及土地征拆及有泊船码头等设施,现有堤岸线并非连贯的。在最新的大坦沙设计规划中,未来将建成环岛8.7公里的江岸线,相关碧道景观也将进一步得到优化。为保证通江视廊,其中滨江一线建筑控制在60—100米,二线控制在150米以下,将环岛的滨水散步道将人的活力引导到水边,使滨江水岸线成为文化展示与市民健康生活的滨江景观廊道,预计全程步行约两小时,慢跑约一小时。

  今年4月,荔湾区大坦沙环岛碧道沿江示范段开始建设,该段示范段位于岛上东岸双桥8号楼盘一侧,将作为整岛规划8.7公里江岸线的首开段向外展示,打造岛民“1小时运动圈”。7月,大坦沙环岛碧道沿江示范段正式对外开放。本次沿江示范段全长为1.2公里,整体面积为4.7万平方米,与改造前相比,升级后的绿道在原基础上增加了灯光照明、健身器械等便民设施,并配套有室外篮球场、健身广场、林荫大道、休闲休息区等公共场所,结合得天独厚的江景资源,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观赏、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公共区域。

大坦沙岛碧道规划

 

大坦沙碧道(沿江示范段)实施前

 

大坦沙碧道(沿江示范段)实施后(规划图)

<来源:广州市水务局>

广联水泥制品

广联水泥制品

专业的水泥制品生产厂家

滚动到顶部